钢铁紫铜管价格是我国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战略重地,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按国务院最新要求,全行业将在5年内继续压减1亿—1.5亿吨产能,相当于目前总产能的1/10。行业脱困任务和产能压减任务都十分艰巨。钢铁供给侧面对的是企业生存的现实问题与行业未来的发展问题相互交织的现状,行业大变革必须做到改革与发展并重。
供给侧结构调整是解决钢铁业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2015年产能利用率仅为71.15%。在此背景下,全行业正面临两大突出问题:钢企主业亏损,经营十分困难。2015年,中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企平均销售利润率跌至零下;利税同比下降101.2%;亏损面为50.5%,同比上升33.67个百分点。出口贸易摩擦加剧。2015年,我国共发生139起钢铁国际贸易摩擦事件、涉及28个国家和机构,分别比2014年增加了55起事件、13个国家和机构。
钢铁行业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表面看是由产能过剩引发,实则是供需不匹配所导致。实施供给侧变革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两大现实问题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了我国钢铁行业长期以来未能突破的“大而不强”痼疾。问题的解决需要同步推进两项任务:其一是改革供给侧的低效结构,其二是转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这两项任务必须在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同步推进。市场结构的优化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同时,市场中的企业也要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具体到供给侧的微观主体,钢企的变革就是要提升自身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将“重产、轻需”和“重量、轻质”的传统供应观转变为“重需、重质”的全新供应观。
促进钢铁供给侧结构调整要做到改革与发展并重
促进钢铁供给侧结构调整,既要把解决当前现实困难作为突破口,也要以实现行业竞争力提升和长期发展为目标。
(一)抓住国企改革契机,提高钢铁行业资本流动性,优化供给侧微观结构,解决总量过剩难题
钢铁行业供需不匹配最显著的表现是总量供给过剩,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越来越多。畅通“僵尸”企业或“僵尸”产能的退出之路是当务之急。
1.亏损钢企只是产能“停下来”而非“退出去”,钢铁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此轮钢铁行业的下行形势始于2011年第四季度,持续至今已有4年多时间。其间,亏损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本可以开始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但现实恰恰相反,行业集中度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反而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前10名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为34.2%,与2014年和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8和5.2个百分点。相当一部分已经亏损或接近亏损边缘,至少是主业亏损的钢企仍在维持运营。一些停产的钢企只是生产线“停下来”,而非产能或企业“退出去”。
2.钢铁行业组织结构难以有效优化,主因之一是制度制约下的资本流动性较差,尤其是跨地区、跨所有制流动,导致越来越多“停下来”的产能无法实质性退出,成为“僵尸”状态。因此,我国钢企的兼并重组主要是在民营企业之间、省内国有企业之间和央企之间进行。
相关信息 |
【紫铜管动态】化解紫铜管过剩产能,全球应当共同努力 【紫铜管动态】4月12日紫铜管厂家 【紫铜管动态】3月22日紫铜管报价 【紫铜管动态】1月27日紫铜管报价 【紫铜管动态】1月14日紫铜管厂家报价 【紫铜管动态】1月8日紫铜管厂家报价 【紫铜管动态】12月31日紫铜管现货价格 【紫铜管动态】12月24日紫铜管报价 【紫铜管动态】12月18日紫铜管价格 【天津紫铜管】天津紫铜管产品 |